每個人都喜愛完美無暇的事物,然而這終究是人們畢生可望而不可得的境界,無論是人人景仰的英雄,抑或是舉世盛名的圣人大儒,還是這世間的蕓蕓眾生,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不足與缺點,在面對這些缺點與不足時,我們要辯證看待,勇于接受彼此的不足,才能夠得到更完美的自己。
不足并不可恥,而是最為珍貴的教訓。赫茲里特曾經說過沒有瑕疵的作家是那些從不寫作的人。諸葛亮街亭失守長敵人士氣;唐太宗“文字獄”成為后世笑談;成吉思汗殺城戮民讓人膽寒。然而歷史是局限的,他們是局限的,我們也是局限的,人性都有弱點,我們無法避免,與其嘲笑與譏諷,不如坦然接受,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,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,以史為鑒,方能讓這份不足更有價值。
不足并不少見,他與完美伴生相互轉換,不足有時候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完美。海倫凱勒雙目失明,然而這份不足與殘缺讓她的斗志比常人更加熱烈,長期的堅持讓這份不足更添一絲美麗;梵高的世界波詭云譎,超常的專注力和想象力讓他與現實割裂開來,然而卻造就無數奇跡;數學家華羅庚也因為沉悶寡言為他人不解,然而卻擁有偉大成就。缺點并非全然是缺點,只要它不憎恨美德。因此我們要辯證看待缺點才能夠擁抱不足,推動轉化的箭頭。
不足并非無可救藥,我們要發現不足,追求完美。莊子曾經說過,人有八疵,事有四患,不可不察也。不要對于自身的不足產生厭惡情緒,更不要任其自由發展釀成惡果,吾日三省吾身,及時查看自己的不足,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,防患于未然,亡羊補牢,在一定程度上面將自身不足帶來的危險性降到最低,盡可能將事情的結果無限接近完美則是對于不足最好的結果。
每個人并非完美無缺,我們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缺點,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缺點,擁有坦然的接受他人的不足的勇氣,面對彼此的錯誤能夠淡定為之,并將其作為寶貴的經驗教訓,才能夠走好接下來的路,努力學習如何將不足更好地與完美銜接,或許才是我們奮斗終身的意義,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更加完美自己! (徐明磊)